聽語障生的家長心中有許多的為什麼,經過一年的邀約,愛加倍協會邀請到本身是臨床心理師,同時也是暑假時EQ課程八頭里仁講師群之一的張黛眉老師,希望就其本身的專業以及育兒與執業至今所遇到的身心障者家長都常有的問題與困境,以講座方式與大家談談,也讓大家彼此分享身為聽障生家長的心情。





上課前一晚收到老師滿滿六頁的講義,講座一開場就以"為什麼是我"的主題,直接討論許多身心障者家長都會自問的問題,通常都是無解的,也因為無解而困擾許多家長,在這次,黛眉老師以"靈性"試著給家長一個可解的方向,既然是無解的題目,靈性也只是其中一種參考的解釋。在這當中,有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就是每個孩子都是有靈性的,也許有的人被困在一個所謂不完美的身體,但靈魂不會因此受陷,而身體的不完美就是不完美嗎?許多擁有完美的軀體的人卻不一定有著完美的靈魂,所以,什麼是正常、一般、完美呢?


第二部份-為什麼是我的孩子?
我們常聽到:"上帝關了一個人的一扇窗,必定為他打開另一扇窗"這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想法,聽障常被誤以為是一種障礙,但其實聽障應該被解釋為聽力損失(聽損),很多聽障者其實都有殘缺的聽力,只是無法如所謂一般人一樣聽到大部份的聲音,人類也是有許多音頻是聽不到的,所以沒有任何一個人是聽力完美的,只是聽力比較佔優勢而已。很多家長也發現,聽障生在某些方面能更專注,因為少了聲音干擾,也對於其他身心障的孩子有更多包容心;部份家長也因為看到更多堅強的多重身心障家長,自己應該不需過度悲傷,應該要努力面對孩子聽覺不完美的事實,陪孩子走下去。


家長可以試著參加"父母效能訓練"(Parents Effective Training)增進自己的傾聽力(聽進孩子的聲音)與同理心,多點耐心等待孩子表達。因為聽覺損失,可能未來的發展無法與一般生一樣,但可以從日常生活上孩子花最多時間且最自在、快樂與擅長的事,看似重覆平凡的舉止很有可能是發展職業技能的最重要的潛能。


"拖累症"可能容易發生在身心障家長身上,因為孩子的發展不足,在求好心切之下不自覺幫孩子打理好所有的事情,如輔具的維護、讓孩子週遭的人認識他所屬的障別及所需要的協助,畢竟孩子會長大,家長也不可能一輩子在旁呵護;目前大部份聽障生家長選擇融合教育讓孩子就讀啟聰體系之外的學校,但並不是老師與學生都認識聽障特質,可以藉此機會讓孩子學習如何讓別人介紹自己,也學到如何自助。


就在講座即將結束時,黛眉老師邀請一位小天使來跟大家談談,就是歐陽哥哥,因為EQ課程的行前說明會由歐陽哥哥現身說法讓講師們認識聽障族群,就其成長過程的心路歷程分享,所呈現開朗及口語表達都可以讓家長做為孩子的希望,對於現在家長的問題,歐陽也以自身的經驗做分享,雖然這個部份不在講座內容安排中,但在黛眉老師巧思下,為今天的講座劃下完美的句點,也因為歐陽的表達令人印象深刻,黛眉老師也建議愛加倍協會可以安排一個歐陽哥哥時間,讓大家更認識聽障者的成長過程,對於這樣的建議,我們也非常樂意成形,也請大家耐心等候這個安排的實現。



張黛眉老師的著作《預見孩子的未來: 開發先天優勢,了解獨特個性》

預見孩子的未來: 開發先天優勢,了解獨特個性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他們的天生個性和特質,這些與生俱來的特質會影響到他們外在世界的互動方式,例如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及孩子未來的人格形成及人際關係。

  如果父母能夠提早知道孩子的氣質特性,對他們的獨特性能有清楚的了解,就能夠採取適合孩子氣質的教養方式來幫助他們適情、適性的成長,發展出健康的性格和成熟的人際關係。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也才能夠依照孩子的特質,安排最適合孩子天性的生涯規劃,來幫助孩子發揮自己天生的優勢。

  本書藉由簡單易懂的圖文說明,以本土的經驗為基礎的實用書籍,幫助每位家長了解氣質的概念,對自己和孩子作簡易的氣質評估,並進一步指出針對不同氣質的孩子所最適合的教養方式。

作者簡介

張黛眉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畢業

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臨床心理師
台北市就業服務中心督導
台北市職訓中心行為態度專題講座課程講師

曾任
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講師
政戰學校心理系兼任講師

演講
常年為成長文教基金會所屬之托兒所進行氣質評估及結果解說
經常受邀至各公私立托兒所進行氣質評估及演講
至各國小週三教師進修時間進行「過動兒的融合教育」演講

譯作
《氣質工具—最新氣質與教養手冊》
《諮商過程(合譯)》
《臨床心理學(合譯)》

商品簡介由 博客來 所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ga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